奥特莱斯最早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奥莱因其低价模式被称为白菜价奢侈品的汇集地。在Outlets能以折扣价买到许多知名品牌如Coach, Calvin Klein, Banana Republic, Brooks brothers, DKNY, Levil’s 等。
这些家喻户晓的品牌产品在奥莱究竟能卖到多低的价格?
1、coach
coach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国人推崇的高端品牌,起源于纽约的coach为追求时尚的人们提供各类手袋、皮包、服饰、手表等,在国内,coach作为国际大牌,其售价一直不菲,大部分皮包价格均在千元以上,而这个深受国人追捧的名牌包在奥莱却经常出现五折价格,售价本就低于专柜价格的包包再加上五折折扣,使coach包在奥莱卖出100刀左右的价格,也就是人民币650-700元,甚至一些手拿包、钱包仅需要20刀的价格,折合人民币不超过150元。
2、Nike
Nike是美国本土知名的运动品牌,同样驰名中外的还有Adidas、New Balance,这几个品牌的运动鞋是时尚年轻人和爱好运动者的装备必选,Nike的运动鞋在国内价格在600-1000元人民币不等,对于一些款式较新潮的跑鞋,价格甚至动辄上千元,但在奥莱里,Nike鞋均价在70-80美元,折扣较大的鞋款甚至可以低至300元人民币左右,这对运动一族来说吸引力自然不小。
3、 Polo Ralph Lauren
Polo是美国的男装国民品牌,立领设计的Polo衫符合当下工薪阶层男性的运动风潮,深受年轻人和中年男士的喜爱。在国内,一件Polo衫价格均在1000-1500元人民币,而在奥莱大部分Polo衫价格均在30-40刀左右,折合人民币均在300元以下,与国内价格差异很大。
4、Levi’s
Levi’s主打牛仔裤这一招牌产品,舒适且修身的裤型深受年轻人喜爱,但却常因为其动辄上千的价格使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但在奥特莱斯,往往几十美金就可以买到一条心仪的裤子,让年轻购物者满足自己的购物欲。
5、Tommy Hilfiger
Tommy Hilfiger是美国休闲品牌之一,经典的简洁、大方的美式风格透露出青春的动感活力,与美国本土的文化相契合,具有个性的Tommy只在国内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售卖,其大部分商品售价也在1000元左右,奥莱店内其衣物售价在40-60刀,部分折扣商品售价甚至在20刀以下,折合人民币不过百元,巨大的价格差异也让这个品牌成为国人经常光顾的品牌。
在奥特莱斯,这些价格差异较大的品牌大多是美国本土品牌,一些欧洲大牌如Burberry、Armani、UGG等品牌售价与国内相比也较便宜。
以雪地靴闻名的UGG虽然设计简单,却因舒适、保暖在国际上为自己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由于品牌知名度较大,其价格不菲。许多人在国内买上一双雪地靴需要花费2000-3000元,最低也需要1500元左右,但在奥特莱斯UGG售价在200刀左右,人民币不过1300元左右,部分折扣款人民币售价甚至可能低于1000元。
除了这些“奢侈品”大牌,一些具有广泛知名度但售价相对平民化的商品在奥莱也同样有自己的市场。如被誉为巧克力中的爱马仕Godiva,在国内礼盒装的Godiva售价动辄就数百元,最简单的块状巧克力售价也要60-70元,同样包装的巧克力奥莱售价却只需要不到3刀的价格,也就是人民币不到20元,与普通巧克力售价相差无几。
奥特莱斯如今已经具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品牌多、质量优、折扣大为特点,在其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相对零散、形态不完整而走向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过程,逐渐在线下商场中占据了稳定的市场规模。但奥莱作为一个线下商场,同样需要土地、商铺、人力等各项资源,在这些成本基础上,品牌厂商仍然选择低价出售,不会亏本么?
事实上,这些品牌依托奥特莱斯赚取了大量利润。在巴黎银行2015年报告的关于各家奢侈品牌对奥特莱斯店依赖程度的调查中, Coach、Michael Kors的奥特莱斯店铺比例高达20%左右,Prada、Burberry、Moncler等品牌的奥莱店铺也占到了7%-13%不等。
给消费者提供低价折扣,为售卖者赚取大部分的市场利润,奥特莱斯几乎实现了售卖者和消费者“双赢”的状态,奥莱这种模式也因此获得了持续的发展。
奥特莱斯的商品的确价格诱人,尤其对购买欲较大的女性来说,进入这个购物天堂往往都是“一步三回头”的状态。但是,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关于奥特莱斯商品质量的争议也一直不断。
别看是打折商场,奥特莱斯的货品输出量也是相当大的。尤其是最受大众追捧的高端品牌及轻奢品牌,如果仅凭库存积压货品的数量,绝不足以供应市场需求。商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为奥特莱斯设立一套专门生产线,俗称工厂货。
奥特莱斯里面很多品牌的低折扣物品与专柜正品并非同一生产厂商,大部分物品是奥特莱斯专供的款式,其质量和正品有所差距,也有人认为奥莱的款式往往都是过季款。
此外,频频爆出“价格欺诈”新闻,也让消费者们在奥特莱斯得到并不愉快的购物体验。 所谓的“建议零售价”猫腻,让像Burberry等国际大牌都吃了官司。跟提高商品原价这类的直接欺诈手段不同,价格欺诈玩的是一个类似于文字游戏的概念偷换。在商品标签上贴一个“厂商建议零售价”(Manufacturer‘s Suggested Retail Prices,简称MSRP),来和店铺实际的销售价格“我们的价格”(Our Price)形成反差,激发出顾客“优惠这么多”的捡馅饼心理,达到买买买的效果。
而真相是,所谓的“MSRP”根本就是不存在的。顾客只是被一个虚构出来的优惠差价蒙蔽了双眼,这些商品并未曾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过,何谈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