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第一谈:C2B与工业4.0到底啥关系?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C2B与工业4.0干的就是新技术重塑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的事情。
“C2B”为阿里巴巴首创,曾鸣教授大力推动,近期因被李克强总理两度提及而广受关注。总理指出,所谓的“C2B”,就是消费者提出要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装备品。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一个企业不再是单个封闭的企业了,它通过互联网和市场紧密衔接,和消费者随时灵活沟通。与此同时,工业4.0在中国炙手可热。工业4.0也是在互联网深入普及应用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最终目的也是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制造。那么,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为此,阿里研究院基于对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观察和理解,提出一些初步观点与业界专家商榷。
一、C2B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范式,工业4.0是C2B在实物商品领域的具体表达
C2B是一种由互联网所引发的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其基本特征是客户驱动。C2B相对应的是工业时代B2C的商业范式。根据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的观点,所谓“技术-经济范式”,它包括一套通用的技术和组织原则,是一种最优的惯行模式,甚至是一种社会文化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商业范式是比商业模式、生产方式更大的概念。
B2C是以厂商为中心的商业范式,其基本特征是:以厂商为中心、大规模生产同质化商品、单向“推式”的供应链体系、广播式的营销、被动的消费者。而C2B则完全反过来,是以消费者/客户为中心的商业范式,其基本特征是:消费者为中心,个性化营销捕捉碎片化、多样化需求,“拉动式”的供应链体系,大规模社会化协同实现多品种小批量快速生产。
工业4.0则应用于工业领域,止步于农产品、服务业。当然,工业4.0在内涵上与C2B神合。业界都承认,这一次的工业革命是跨越工厂围墙的革命,而前三次工业革命都是在车间里面的革命,主要是提高生产效率。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李杰教授在最新出版的《工业大数据》对工业4.0给出了一个精准的定义。他认为:工业4.0的革命性在于:不再以制造端的生产力需求为起点,而是将用户端价值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出发点,改变以往的工业价值链从生产端向消费端、上游向下游推动的模式,而是从客户端的价值需求出发提供客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此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共同目标使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协同优化。这基本上与C2B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所以,把工业4.0局限在制造环节网络化、数字化是不合适的,它已经涉及到了产销消各个环节。但C2B是经济社会的整体转变,而工业4.0是C2B在实物商品领域的具体表达。
二、C2B为工业4.0搭建整体商业框架,工业4.0帮助C2B落地
工业4.0涉及到工厂的技术改造,但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更赚钱是最终目的,这就必然涉及到商业模式的设计。工业4.0虽然隐含了商业模式在内,但重点还是“智能制造”,对消费端、商业模式涉及较少。而C2B是首先设计了完整的商业模式,从整体上来看待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配销、客户服务等各方面关系,然后再来看生产制造环节如何配合商业模式的实现。
目前业界对C2B最大的误解局限为定制和预售模式。实际上C2B的要点在于“客户驱动”,即客户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C2B的构件包括:“客户定义价值+SNS营销+拉动式配送体系+柔性化生产”。工业4.0主要在柔性化生产方面发挥价值,帮助C2B落地。
工业4.0通过“智能制造”来实现柔性化生产。比如,设备通过读取物料、加工件上的二维码来识别加工指令,自动完成搬运、切割、抛光、打磨等不同的工序,并且通过敏捷编程实现设备可以在单件定制、小批量、大批量生产之间快速切换,以满足市场对不同SKU不同需求水平的生产要求。
三、工业4.0背后是价值链,C2B背后则是价值网络
德国工业4.0首先着眼于单个工厂的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提升,即使是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也是在打通内部ERP和MES基础之上,从供应链角度实现上下游的分工、协同。这里面,协同依然是“链”式的图样。
C2B的实现基础是价值网络,是社会化的、开放的、基于互联网的、实时在线协同网络,而不是单一的工厂或某条价值链。引起这一革命性改变的基础是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大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实现。当商业活动的产生数据是海量的、非结构性,并且是实时产生的时候,分工协助就越来越像互联网一样,要求网状、并发、实时的协同了。这时候网状协同就应运而生。这方面,最典型的网络协同就是维基百科的编写,12万遍布全球的志愿者,超过40亿次的编辑,最终形成人类最大的知识库。Uber和嘀嘀打车也是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经典案例。
在实物生产领域,协同网络依赖于产业集群内,成千上万的小企业来实现。例如,淘宝服装电商的供应链就来自浙江、广东等地的产业集群。与欧美大型制造业企业不同,产业集群天然就具备柔性化的集体产能。同时,产业集群内的设计师、纱线厂、面料厂、服装厂、经销商长久以来保持着一种高效协同机制。当市场出现某个商机的时候,只需短短几天,可售卖商品就会出现在某个淘宝店铺内,其背后正是这种产业集群内的分工、协同机制在发挥作用。而互联网正逐步将这种协同转移到互联网上,电子商务加速了信息流动和传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网络协同效应。
四、工业4.0的主角是大企业,而C2B小企业也可以玩
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分别是两国顶尖制造企业发起的:德国是西门子,美国则是通用电气。德国人更关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而美国人则强调智能产品和智能服务。两者的实现都有很高的技术和装备要求。因此,没有扎实的工业3.0和工业2.0基础,工业4.0无从谈起。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的小企业,不要说MES、PLM系统,即使最基本的ERP也不是人人都有。所以,各路专家对于小企业如何搞工业4.0基本上束手无策。但中国的现实是:99%的工业企业是中小企业。
而C2B在中国的落地则有很多创新做法,市场端依托巨型电商平台连接客户;生产端采取低成本的柔性化解决方案。比如,缝纫机快速换线,实现个性化定制;工厂联盟内部的分工协作,以适应大小订单的挑战;用多能工、小组制来适应多品种规格产品的频繁切换等等。这些创新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和装备投入。同时,C2B在中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是巨型电商平台,海量消费数据;另一方面是大量小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两者的对接本身就是宏观上的C2B版图。阿里巴巴研究院曾经在2014年《电子商务催生中国版工业4.0》一文中大胆提出:工业4.0的上半身是电子商务,下半身是产业集群,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消费市场和制造业大国,具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双重优势,这是中国的绝佳机会。
小编:脑补了C2B和工业4.0这么高大上的新知识,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服装企业来说,未来的路究竟怎么走?
服装柔性化生产管理模式专业研制究者吴良华说:服装业目前基于备货制和订货制的大订单批量制造模式依旧是主流。随着服装商业模式从过去备货制和订货制逐渐转向“以需定产”的快速补货制趋势发展转型,补货制的核心是多款少量的小单快返模式。而小单快返对于企业提出更多“柔性化生产”管理模式新要求。
究竟是选择C2B还是工业4.0,我的建议是基于企业现实和对未来的定位,对于未来定位为服务大品牌和大订单的服装大型生产企业来说,“工业4.0”模式是个可以取探寻路径,而对于定位服务于电商和成长型品牌、快时尚的中小型服装生产企业来说,依附于C2B互联网平台分工协同,而进行快速补货制柔性化生产模式也是其中探寻一条路径。